周新霞教授谈影视作品的“剪之道”

2022 05-12

5月5日晚,“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五季第十讲,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四川传媒学院主办,由四川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邀请到周新霞教授就“剪之道——以镜头讲故事”一题于云端开展精彩演讲。张燕教授为本次讲座做主持。本次讲座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B站账号、“北师大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快手账号同步直播。 

  讲座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燕教授担任主持。 

截屏2022-05-05 19.05.45

  首先,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小组成员,教育部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专委会副主任,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艺术专委会副主任周星教授致辞。周星教授向参与本次讲座的周新霞教授、王家福教授表达了感谢。 

截屏2022-05-05 19.06.42

  接下来,由四川传媒学院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成都影视硅谷国家超高清基地主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委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戏剧影视教指委副主任、四川省影视发展联合会副会长等。担任建党一百周年献礼片《我的父亲焦裕禄》和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影视剧《公诉精英》后期视效总监、2D/3D动画电影《喵星少年漂流记》执行导演等数十部影视动漫后期视效。曾十余次获得省部级成果奖一二等奖、中国信息化突出人物奖、国家广电总局影视科技二等奖、国家广电总局首届高新视频大奖、科技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办批复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国科奖0191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四川省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等荣誉的王家福教授致辞。王家福教授表达了对本次讲座的期待之情,并向大家介绍了四川传媒学院的发展概况。四川传媒学院在近二十多年来,坚持地方型、应用型或行业的办学定位,立足媒体融合和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艺术与技术融合,主动对接服务传媒行业和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适应传媒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新文科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川传在后期制作、视觉特效和超高清视频和虚拟现实等影视科技领域,引入了具行业中高级水平的师资,并建构了人才培养的三大特色支撑体系。最后,王家福教授预祝本次讲座圆满成功。 

截屏2022-05-05 19.08.28

  接下来,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一级剪辑师,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长周新霞教授正式开启本次讲座。周教授电影剪辑代表作有《大阅兵》《血色清晨》《四十不惑》《红粉》《荆轲刺秦王》《横空出世》《日日夜夜》《天狗》《西干道》《白云之下》《落地生根》等,多次获得和提名国际A类电影节剪辑大奖;电视剧代表作品有《潜伏》《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借枪》《中国地》《猎场》《将婚姻进行到底》《碧海雄心》等,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飞天奖”优秀剪辑等多项荣誉;作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将实际创作中的经验融入理论教学,在中国电影艺术与教育理论上做出了许多贡献,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国电视》等期刊上发表多篇重要文章,出版《魅力剪辑》等专著。 

  周新霞教授首先阐述了剪接对于影视作品的重要意义。剪接就是完成一个镜头和镜头之间的连接,以镜头来讲故事,镜头应当怎么用、怎么用的更好,这是剪辑师要思考的问题。以电影发展的角度来看,蒙太奇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电影最初只是某种对现实生活的记录,像《水浇园丁》《窗旁的婴儿》《工厂大门》这些最早的纪录片只是供大众娱乐,后来,经过史密斯、梅里爱、格里菲斯、戈达尔等大师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新发现,使得电影逐步发展并最终呈现为现在的样子。其中,最重要的贡献当属爱森斯坦和库里肖夫的实验,他们发现镜头和镜头之间连接后是一种化学反应,单个镜头连接会起来产生新的含义。就是这样的发现,使得影视有了自己的“母语”,电影也成为了继文学、音乐、绘画之后的第七艺术。 

  电影是镜头和镜头之间连接完成的艺术。随着多样化的技巧性蒙太奇被创造,创作者们发现在用技巧蒙太奇去讲故事的时候,它会使故事更精彩并节省一些多余的时间,使得我们可以通过技法改变原本不太好的素材,从而把好的作品呈现出来。周新霞教授以科波拉拍摄的《教父》为例,展示了其中一个很典型的平行蒙太奇片段。接下来,周教授又详细对比讲解了《艺伎回忆录》《寄生虫》等影片使用的剪接技巧。 

  周教授还讲述了戈达尔对于电影艺术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戈达尔拍摄的《精疲力尽》实现了他自己想要的一种“叙事感”,影片出产于1959年,彼时的影片剪接还处于无缝连接的镜头表达规则中,即格里菲斯创造的“三镜头法”,而戈达尔则抛弃了好莱坞那些传统的时间、空间、动作连接的规则。有了这样的革命性变化后,电影就像插上翅膀一般飞起来了,电影的时间、空间有了完全不一样的使用方法。直到今天,大家都觉得电影的革命一是发现了蒙太奇,二是扔掉了过去的连接规则,有了戈达尔的跳切理论。因此,有世界电影评论家认为世界电影的发展应该分戈达尔前、戈达尔后两个阶段,戈达尔之后的电影创作开始有了新的气象。随后,周教授又以《敦刻尔克》《苏州河》《拆弹专家2》等影片进行了举例分析。 

  最后,周教授总结道,现在的叙事是以完形心理学为依托,以跳切和省略为基础,以决定性瞬间为内核,以碎片化剪接技法为代表的现代剪接观念。决定性瞬间即故事里能够表达最重要环节的部分,剪辑师将整个故事分解,用碎片连接起来完成新的表达,这是新的剪接观念与剪接理念。如今,讲述故事决不再是传统的“开端-过程-结尾”式表达,而是让故事在短时间内传达出更多的信息。电影从最早作为杂耍到出现蒙太奇,再到戈达尔的跳切,直到现在的剪接理论,电影一直在发展。电影“说什么”非常重要,“怎么说”也同样重要。剪接就是在“怎么说”的平台上去完成创新,我们一定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去发展电影,用我们的语言去创新电影。 

  讲座结束后,迎来了线上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的提出问题,周新霞教授也一一回应,进行了答疑解惑。在主持人张燕教授的总结后,本次讲座圆满结束。